高力黄铜的比重是多少?为什么与纯铜的比重有区别?

IMG_20210506_163853_副本.jpg


高力黄铜的密度(即比重)通常在 7.5~8.2 g/cm³ 之间,具体数值取决于其合金成分(如锌、铝、锰、铁等元素的含量)。典型的 高力黄铜(如HAI77-2、HMn58-2等) 密度约为 7.8 g/cm³,而 纯铜的密度为8.96 g/cm³。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:


1. 密度差异的直接原因

  • 纯铜:由单一铜原子(Cu)组成,原子质量大(63.55 g/mol),晶格结构致密,因此密度高达 8.96 g/cm³

  • 高力黄铜:添加了大量低密度合金元素:

    • 锌(Zn,7.13 g/cm³):黄铜的主要合金元素,占比可达20%~40%,显著降低整体密度。

    • 铝(Al,2.7 g/cm³):少量添加(如2%~5%)即可大幅降低密度。

    • 锰(Mn,7.3 g/cm³)、铁(Fe,7.87 g/cm³):进一步拉低密度,同时提升强度和耐磨性。



VzCMI-BnTWKskFkvu0ap_g.jpg



2. 性能与应用的差异

特性高力黄铜纯铜
密度7.5~8.2 g/cm³(轻量化)8.96 g/cm³(高密度)
强度高强度(抗拉强度可达500~800 MPa)低强度(抗拉强度约200~250 MPa)
耐腐蚀性优异(尤其耐海水、蒸汽腐蚀)良好,但易氧化(生成铜绿)
导电/导热性较低(合金元素阻碍电子/热传导)极佳(导电性为银的97%)
典型应用船舶零件、高强度齿轮、阀门等电线、导热器、装饰材料等

3. 合金元素的协同作用

  • 轻量化:通过锌、铝等低密度元素置换部分铜原子,直接降低合金密度。

    强化机制:铝、锰、铁等元素形成固溶体或析出相,提升强度,但几乎不影响密度下降趋势。

    若添加更多低密度元素(如5% Al + 5% Mn),密度可进一步降至7.8 g/cm³。

20241018



总结

高力黄铜的密度(比重)约为纯铜的 85%~90%,这种差异源于合金元素的轻量化和强化设计。牺牲少量密度换取高强度、耐腐蚀性和耐磨性,使其在机械、船舶等重载环境中更具实用性,而纯铜则更适用于导电、导热和装饰领域。

分享 :